羽絨羽毛標準樣照

1成分

1.1絨子:主要包括朵絨、未成熟絨、類似絨、損傷絨。

1.1.1朵絨:一個絨核放射出許多絨絲并形成朵狀者。

1.1.2未成熟絨:指未長全的絨子,呈傘狀。

未成熟絨判斷要點1:羽軸根明顯,羽軸干短、細,不明顯。

未成熟絨判斷要點2:型是立體的,羽枝是絨絲。

1.1.3類似絨:毛型帶莖,其莖細而柔軟,梢端呈絲狀而零亂。

類似絨判斷要點1:絨型帶莖,其莖細而柔軟,羽枝是絨的羽枝。

類似絨判斷要點2:絨型帶莖,其莖柔軟而不明顯,且羽軸周圍的羽枝是立體的。

類似絨判斷要點3:絨型帶莖,其莖柔軟而不清晰,前端呈放射狀散開,呈現(xiàn)毛片的特征,但后三分之二則完全是絨的特征。

類似絨判斷要點4:毛型帶莖,類似毛片,但羽軸干柔軟根部絨絲豐密。

類似絨判斷要點5:毛型帶莖,其莖柔軟,且羽枝整體是立體的。

1.1.4損傷絨:從一個絨核放射出兩根及以上絨絲者。

1.2絨絲:從絨子或毛片根部脫落下來的單根絨絲

1.3羽絲:從毛片羽面上脫落下來的單根羽枝

1.4毛片:生長在鵝、鴨全身的羽毛,兩端對折而不斷。

毛片判斷要點1:羽軸兩端圓交而不折損的軟性羽毛。

毛片判斷要點2:形狀窄而長,毛身薄、略帶尖形的毛片。

毛片判斷要點3:羽面寬而短,呈瓜子形狀,根部羽絲稀疏,羽軸較軟。

毛片判斷要點4:羽軸較硬,羽面呈弧形,根部略帶羽絲,稍端呈方圓形。

毛片判斷要點5:羽軸挺直,羽面平薄,根部羽絲稀疏。

毛片判斷要點6:羽軸較軟,羽絲稀疏的軟性羽毛。

毛片判斷要點7:形如毛發(fā)狀,只有一羽干,從其頂端發(fā)出少而短的羽枝。

毛片判斷要點8(未成熟毛):主要特征是毛的下半部帶有血管,全根毛有三分之二以上形成毛片狀者。

1.5長毛片:毛片中鵝毛8cm以上,鴨毛7cm以上稱長毛片。

1.5.1鵝毛長毛片:鵝毛長度超過8cm的毛片。

1.5.2鴨毛長毛片:鴨毛長度超過7cm的毛片。

1.6損傷毛:蟲蛀、霉爛以及加工時機械損傷的毛片,包括折斷毛和損傷面積超過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的毛片。

損傷毛判斷要點1:損傷面積超過13以上的毛片。

損傷毛判斷要點2:光禿的羽軸。

損傷毛判斷要點3:羽軸的中間被折斷。

損傷毛判斷要點4:從毛片上脫落的部分羽面。

1.7陸禽毛:凡屬尖嘴禽類的羽毛均為陸禽毛。

1.7.1雞毛:雞毛外觀光亮度較強,羽絲一般較鴨毛的多而密,羽面呈現(xiàn)尖長的外觀,羽干下部一般有一附羽,能明顯地與鵝、鴨毛片區(qū)分開。

也有部分雞毛無附羽,因此,附羽并不是確認雞毛的唯一途徑。

另有部分小雞毛的外觀呈枝杈形,顏色偏黃,但在投影儀下具有清晰的竹節(jié)狀顯微放大狀態(tài)。

1.7.2鴿子毛:從鴿子身上采集的羽毛,外觀光亮度較強,肉眼較難將其與雞毛或水禽毛片分開,一般采用顯微放大的方式加以鑒別。

1.8硬毛片:生長在鵝、鴨翅膀和尾部的毛片。

1.9異色毛絨:白鵝、白鴨毛絨中的有色毛絨(包括深黃毛絨)。上述除作異色毛絨外,仍分別列入毛片、絨含量中。

1.9.1異色毛:白鵝、白鴨毛中的有色毛(包括深黃毛)。上述除作異色毛外,仍列入毛片含量中。

1.9.2異色絨:白鵝、白鴨絨中的有色絨(包括深黃絨)。上述除作異色絨外,仍列入絨含量中。

1.10雜質:指灰沙、皮屑、小血管等雜物。

雜質判斷要點1:草、木頭、竹片、纖維、金屬絲、塑料、灰砂等外來物。

雜質判斷要點2:從羽軸上脫落下來的皮管。

雜質判斷要點3:破裂的羽軸片。

雜質判斷要點4:從未熟羽的根部脫落下來的皮蠟狀覆蓋物。

雜質判斷要點5:粉片狀的破碎的纖維、表皮、羽軸等。

雜質判斷要點6:羽軸干破斷或剝離后剩下的髓。

2種類

2.1水禽類

2.1.1

2.1.1.1鵝毛:鵝毛毛片的組織結構緊密,羽片較寬,呈較大的弧形彎曲,稍端齊而寬,似切斷狀。羽干下端的羽絲較密。

2.1.1.2鵝絨:鵝身上的絨子

2.1.1.3鵝毛絨小羽枝顯微放大狀態(tài)(放大80倍):鵝毛絨子和羽毛根部的羽枝中部有三角形的菱節(jié),鵝毛絨的菱節(jié)較小,節(jié)間距較大,數(shù)倍于菱節(jié)的大小,一般呈三個ー組,從小羽枝中部開始出現(xiàn)。

2.1.2

2.1.2.1鴨毛:鴨毛羽軸較鵝毛細軟、羽片稍端不如鵝毛那樣寬齊,而呈現(xiàn)略尖形的圓頭狀,羽干上的羽絲比鵝毛稀疏。

2.1.2.2鴨絨:鴨身上的絨子。

2.1.2.3鴨毛絨小羽枝顯微放大狀態(tài)(放大80倍):鴨毛絨子和羽毛根部的羽枝遠端有三角形的菱節(jié),鴨毛絨的菱節(jié)較大,呈三個一組較有規(guī)律地排列于小羽枝的末端,菱節(jié)間距離(節(jié)間距)較短(短于鵝毛絨的菱節(jié)間距離。)

2.1.3無法區(qū)分

無法區(qū)分小羽枝顯微放大狀態(tài)(放大80倍):鴨毛絨及鵝毛絨小羽枝上有時沒有顯示特征的三角形菱節(jié)。我們稱之為無法區(qū)分類。

2.2陸禽類

2.2.1

2.2.1.1雞毛:雞毛的外觀光亮度較強,羽絲一般較鴨毛的多而密,羽干下部一般有一附羽,但也有的雞毛無附羽,因此,雞毛的鑒別通過顯微放大的方法較為可靠。

2.2.1.2雞絲:從雞毛的根部掉落的小羽枝,色澤光亮,其上分布的羽絲呈平行的梯子狀。

2.2.1.3雞毛、絲小羽枝顯微放大狀態(tài)(放大80倍):雞毛根部的小羽枝無菱節(jié),均勻分布一系列小結節(jié)或膨脹突起,使其外觀呈竹節(jié)狀。小結節(jié)或膨脹突起分布于幾乎整根羽枝。

2.2.2鴿

2.2.2.1鴿子毛:鴿子毛的外觀光亮度較強,外表酷似雞毛,肉眼較難將其與雞毛分開,一般采用顯微放大的方法加以鑒別。

2.2.2.2鴿子毛小羽枝顯微放大狀態(tài)(放大80倍):鴿子毛根部小羽枝有均勻排列的菱節(jié),菱節(jié)較多,幾乎分布于整根羽枝,節(jié)間距較大。

3透度雙十字線的清晰度

隨著液面的降低,雙十字線趨于清晰,以肉眼剛好能看清雙十字線的液面高度作為透明度值。上述箭頭所指的圖片的讀數(shù)即為透明度值。

附錄A微生物

A.1嗜溫性需氧菌

普通平板計數(shù)瓊脂上的菌落

A.2亞硫酸還原梭狀芽孢杄菌

在亞硫酸鹽瓊脂上的菌落黑色和暗棕色的菌落。

A.3沙門氏菌

在膽硫乳瓊脂(DHL)上的菌落:無色半透明有黑色中心或幾乎全為黑色有些菌株無色半透明。

在亞硫酸鉍瓊脂(BS)上的菌落:棕褐色或灰色至黑色,有時有金屬光澤,周圍培養(yǎng)基呈棕色或黑色有些菌株呈灰綠色,周圍培養(yǎng)基不變或微變暗。

A.4鏈球菌

m-腸球菌瓊脂上的菌落:黑色或紅棕色的點狀菌落。

附錄B形態(tài)演變

B.1絨→類似絨→毛片的演變

B.2異色絨顏色由淺→深的演變

B.3毛片損傷的程度由小→大

B.4未成熟絨一成熟絨的演變